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

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

景点排名 2024年11月06日 17:30 2 admin
近日,小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PPT。


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

北大徐凯文教授,关于大学生自杀危机曾做过一次小范围调查。
令人震惊的是,这项调查结果显示:教师这个职业,子女自杀率排在榜首,是第二名的4倍之多。
老师这个拥有光环和滤镜的光鲜职业,瞬间被击得粉碎。
要知道我们上学那个年代,特别羡慕老师家的娃。
在家有人给辅导作业,在校常被优待照顾,假期不担心没人做饭,最幸福的还要数每年寒暑假的亲子游。
总之,这些只有老师家孩子的专属福利,常让别的孩子羡慕到垂涎三尺。

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
图片来源:电影《老师好》
这一切是局外人看到的,但如果身陷其中,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?
黄林森夫妇是南大的教授,算的上是当年中国顶级知识分子。
但是黄林森对于儿子黄小海采取挫折教育。
动则刷耳掴子,从来不夸奖他。 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 黄小海转而向母亲求助,他问母亲:
"如果有人每天扇你耳光你,你会怎么想。" 结果母亲的回答是:"被扇耳光需要花你多少时间。" 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 这一切让黄小海绝望了,在默默忍耐,直到有一天他考上了北大。
但不想志愿被父亲改成了南大。
这种令人窒息的控制击溃了他!
最终他逃离家庭40年之久,直到摄制组找到他。
《等着我》还展示了所有大龄青年面临的共同危机,父母与子女的之间的矛盾各种各等等。
但是所有的"错爱"似乎都能换成一句"我为了你好",而让子女无法反驳。
在知乎中,有不少网友说,教师父母是角色代入高手,好多时候自己都搞不清该叫他“爸爸”,还是要称“老师”。有人发帖问:身为教师子女,有什么糟糕的体验?下面的回答堪称一部教师子女“血泪史”。

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

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

老师教书育人,桃李满天,可为何自家孩子体验“糟糕”?
在众多评论中,我观察到这样一点,那就是“父母每打一巴掌,却忘了给孩子一颗糖。”
面对这种高权威型父母和压抑的家庭环境,孩子得不到任何鼓励和认可,在频频打击之下根本抬不起头来,是很容易出心理问题的。
其实不管是老师还是权威型父母,最容易以这三种姿态,触及孩子脆弱的内心。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 过度教育
有部家庭育儿剧《小舍得》,相信很多父母都看过。蒋欣在剧中扮演的田雨岚是个鸡血妈妈,为儿子子悠考取重点中学拼尽全力,平日更是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。一年级就报了奥数、英语、逻辑、写作好多补习班,要求他每次考试必须达到班级前二、年级前五。▲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小舍得》
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“焦虑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会表现出异常焦虑,当遇到重大问题,很可能承受不来。”

抑郁情绪里的孩子,往往不会伤人,但会把这股负面力量在自身引爆。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永远正确
真正根源不在于父母职业,壹心理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,阅读量超过10万+,很多人看了以后开始重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,这有积极意义。但细看文章内容,其实有很多不妥之处。“高权威”的父母不只出现在以上3个职业群体。那些自身比较优秀,在事业中小有成就的父母都可能比较注重权威,比如白手起家的商人、公司高管、某个领域的专家等等。越是事业出色父母,如果他们缺乏自我觉察,就越容易自以为是、过度膨胀,对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深信不疑,在家庭教育中固执己见,在无意中一次次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。即便心理咨询中,讲起道理也头头是道,就连咨询师也会被他反驳和质疑。

咨询师可以随时终止咨访关系,而孩子就不同了,当面对永远无法说过他们的父母,要么叛逆,要么自杀。

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▲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小欢喜》
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“因为我是对的,所以你必须得听我的”。
但本质上却是“因为我需要你听我的,所以我总能找到为我观点服务的道理”。
甚至是“没道理,也要创造道理,即我就是道理”。一言蔽之,父母的高权威,很容易成为“包裹着恶的伪善”。
在亲子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,大多时候只能配合父母来演戏,努力演个“完美小孩”。
而当他们一旦做得不够好,只会刀刃向内,被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从而陷入无休止的精神内耗。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 喜欢对比

我有个当老师的亲戚,她嘴里有一摞“别人家孩子”的案例。女儿考得不错时,她会说,“就这点分还值得骄傲吗,我都不敢告诉你,就这分在我教的好学生里算什么等级。”别人专科毕业,她会说:“看看人家专科毕业,一年可以赚二十万,还自己找了个好老公,没让父母操一点心。”女儿读了研究生,她又会说:“你看看我一波教过的学生,可以赚钱养家孝敬爸妈了,你呢,这么大了还花家里钱。”总之,无论如何也要找出一点比她强的地方,大肆表扬。
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▲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小欢喜
没有比较,就没有伤害,只有当孩子自我感觉好时,他才能做得更好。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,它排第一:父母的绝对正确,是孩子一生灾难真正的教育要看父母的人格水平
我们说回开头的调研:为什么有的老师培育过众多优秀学生,却难管好自家孩子?因为老师讲授的是知识,而教育的本质却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。家庭教育的本质也非控制,而是严管厚爱,以及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。也就是说,孩子什么样,与父母的职业没有多大关系,父母的人格才是教育的磐石。
都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,他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,与父母的人格、教育息息相关。从他们的身上,不难看出:有一种家庭不幸,叫控制型的父母,最终养出一个问题孩子。
其实,只要我们肯把对孩子的理解、尊重和认同放在权威之上,就一定能养育出心有爱,眼里有光,不负期望的孩子。
不管你们是教师、医务人员、公务员,还是其他职业;不管你们是能力优秀的高学历、高收入群体,还是平平无奇的老百姓;这些建议都值得你们借鉴。第一,不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成长经验盲目自信,不要为了面子和外界的目光而盲目“鸡娃”。比如教师,千万不要想着“我能教好那么多学生,还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吗?”“我自己的孩子成绩都不好,在学校还怎么服众?”比如管理层人士,千万不要想着“我能管好那么多下属,区区一个小孩我还搞不定吗?”“我那么优秀,孩子那么渣,我脸面何存?”一旦父母出现这种心理,就很容易急功近利,过分追求表面的效果和成绩,忍不住一再给孩子施压,很容易带来叠加性心理创伤。第二,无论是什么职业的家长,回到家后要及时切换角色,变回理解、关爱孩子的父母。很多父母完全没有切换角色的意识。有的将工作作风带回家中,语气严肃严厉,习惯于批评和发号施令,容不得孩子一点差错和反驳。有的将工作中的负性情绪带回家中,跟孩子抱怨、撒气,甚至把工作上受的委屈发到孩子身上,看孩子哪哪不顺眼。人们都说家庭是每个人的避港湾,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。父母应该是最理解、尊重、关爱孩子的人,营造温馨、轻松的家庭氛围。然而很多父母对此没有意识,只是停留在喊口号。第三,无论孩子现在有没有精神心理问题,父母最好积极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。如果父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内心,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,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;而父母也有能力帮助其解决,并做出积极引导的话,这样的孩子是最幸福的,也最容易实现真正的成功。就算难以达到这个高度,父母也应该了解孩子的基本心理活动规律,避免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,预防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。
来源: 网络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《母爱好时光》热线:0451-82898800编 辑:琬璘审 核:崔英终 审:凯淇

发表评论

大兴网 网站地图 Copyright © 2013-2024 大兴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